登录

免费注册

您好,欢迎来到伤迪官网!
400-6763120
官网首页
一文读懂伤口床理论
来源: | 作者:伤迪 | 发布时间: 2019-08-10 | 285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将复杂伤口转变为简单伤口,为进一步伤口愈合做准备,这就是伤口床准备(wound bed preparation)理论,也称为“创面床准备”。

伤口床概念最早在2000年由美国教授Sibbald和Falanga等相继提出,是一种可促进伤口内源性愈合,提高治疗效果的伤口优化管理方案。

 

通俗来讲,就是将复杂伤口转变为简单伤口,为进一步伤口愈合做准备,这就是伤口床准备(wound bed preparation)理论,也称为“创面床准备”。

对于简单伤口,我们很容易处理让其自然愈合,但对于复杂的慢性伤口,就需要用伤口床理论来指导愈合。

 

伤口床理论着重于去除伤口床的细菌性负荷,应用药物、敷料、生长因子、酶类等辅助措施主动创造一个相对适应的伤口微环境,来抵抗病菌感染威胁,同时促进自身组织再生、修复、重建,最终实现伤口的愈合。

 

伤口床准备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,Tissue nonviable(坏死组织)、Infection or inflammation(感染或炎症)、Moisture imbalance(湿度平衡)、Edge of wound(伤口边缘)处理,也就是“TIME原则”,对应的具体处理过程即为清创、抗菌消毒、湿度调节、改善微循环。

 

伤口床理论并不是孤立的临床处理措施,而是一个系统性的连贯的伤口管理过程,针对不同时期、不同类型的伤口,采取与之对应的伤口处理措施。这也意味着单一敷料或伤口处理方法无法发挥最佳效果,必须根据伤口具体情况来应变治疗。

 

伤口床理论为后续的临床实践和创新搭建了全新的理论框架,由此也开创了现代慢性伤口治疗领域的第三个里程碑。

 

第一里程碑

第一个里程碑式进展,出现于上世纪60-70年代,英国winter博士首次发现湿润伤口比干燥伤口愈合速度快50%。后经Hinman、Maibach、Roveeti等多位研究人员不断完善,“湿性创面愈合”理论正式诞生。

 

由此还引发了一系列新型敷料产品,包括水胶体、水凝胶、藻酸盐敷料、人工皮肤等,目前仍然广泛应用于临床。

 

第二里程碑

第二个里程碑式的进展, 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,医学界认识到机体中存在的多种生长因子包括: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(PDGF)、表皮生长因子(EGF)、角质生长因子(KGF-2)等,对伤口具有极强的促修复作用,并且逐渐将之广泛应用于临床,取得可喜的疗效。

 

第三里程碑

第三个里程碑式的进展,正是二十一世纪才出现的伤口床理论体系。该理论首次将慢性伤口的局部处理和急性伤口区分开来,既考虑到一般慢性伤口病理愈合的整体过程,也兼顾了伤口愈合各个时期所需的条件。

 

第三里程碑代表——伤迪,将传统中医与伤口床理论相结合,沿循中医古方药理药学,以天然本草药用成分和因子,来实现伤口的祛腐消肿、抗菌消毒处理,同时配合无菌敷料调节伤口湿性平衡和微循环,治疗效果堪称世界领先水平。

 

其独创的SD.TIME修复技术,更是衍生出一系列抗菌抑菌产品,专门用于褥疮、创伤、皲裂、私护等多种复杂伤口,使其成为慢伤领域领军品牌。

 

慢性伤口的治疗一直是个医学难题,但在伤口床理论日益完善的今天,这一难题逐将渐被攻克。可以预想,在传统中医以及纳米科技的加持下,两者相得益彰,将发挥出更大的潜力,未来将不再有难治的伤口。

参考资料:

 

[1]仇铁英,黄金.“TIME”原则在伤口床准备中的应用研究现状[J].中华护理杂志.2013,(48)

 

[2]郑美春,罗宝嘉.伤口床准备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[J].中华现代护理杂志,2013,(33)

 

[3]何凌霄,宁宁,王雅琴.慢性创面伤口床准备的研究进展[J].中华现代护理杂志,2012,(13)

 

[4]慢性创面治疗领域的进展——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沈国良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