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口对于人类而言再常见不过,为了让伤口早日愈合,人类想了各种愈合方法。然而,简单的伤口尚能快速愈合,但一些复杂的伤口却没那么容易,有些甚至经久不愈、溃烂发腐。
早在几千年前,人们尝试用天然材料(包括蜂蜜、蜘蛛网、植物提取物、苔藓、动物类便等)敷抹在伤口表面,用来止血、吸收渗出液,他们发现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伤口愈合。
不过,主流治疗方法仍然以干性疗法为主,当时的人们认为伤口愈合需要氧气参与,干燥环境能避免细菌滋生,让伤口快速结痂愈合。这便是陈旧的伤口愈合观念。
伤口愈合的确需要氧气参与,但利用的是人体内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,而非大气中的氧,外界的氧气并不能被伤口直接利用,因为细胞组织只能呼吸系统来获得氧气。
上世纪60-70年代,英国教授winter博士在“幼猪皮肤的浅表性的上皮形成速度和瘢痕形成”的研究中发现,用聚乙烯膜覆盖猪的伤口,其上皮化率增快了1倍,由此证实了湿润疗法比干燥伤口疗法愈合速度更快。
其中的原理很简单,干燥环境导致伤口组织缺乏水分,表皮细胞无法跨越这些组织抵达创缘,进而实现伤口的闭合。
而在湿润环境中,表皮细胞可以自由“游动”,能更好地繁衍、移生和爬行,从而加快创缘的愈合。
经过后来的Hinman、Maibach、Roveeti等多位研究人员不断完善,“湿性创面愈合”理论也由此诞生。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和实践,取得可喜的成绩,目前已成为慢伤领域权威疗法。